成都 北京 重庆 广州 天津 上海 深圳 杭州 苏州

健康,是无可取代的价值

2018-12-11 出自:马老师    浏览:1210

 

倘若,您认为健康是人到中年后,才必须关注的议题;或是健康问题一定发生在贫穷或落后国家,那么,我们真的要仔细又认真地想想,为什么,这样的刻板印象会深植在我们的脑海中?
最近有机会阅读几本书,龙应台在《天长地久-给美君的信》中,以一封又一封的家书,述说着对已经罹患失智症的母亲,那一句句来不及说出口的爱;简媜在《谁在银闪闪的地方,等你》中,将人终其一生都得面对的“老病死”,从健康、心灵、长期照护、临终准备等面向,告诉我们,这都是我们必须修习的人生学分;平路在《袒露的心》中揭露自己的身世,同时也在为父亲与母亲送终后,回忆起那相处的点滴,特别是在父母患病即将离开人世的那一段辛苦却又难舍的过程;国外名摇滚歌手及诗人佩蒂·史密斯在《时光列车》中,写着:“如今我已经比我爱的人老了,也比我已经死去的朋友们都要老”,她知道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,已随着时光列车缓缓向前,而她也即将踏上人生最后的旅程。这些作家都在达到人生最高峰的时候,蓦然回首,看见自己、家人在“生老病死”中所必须面对的课题及完成的功课。
而现在的我们,是否仍然教导着下一代依循“用功读书+努力工作+高薪工作=幸福快乐”的标准公式,不断耳提面命地提醒他们,那些是主流学科,必须好好准备才能考高分,也才能考上理想的学校,找到好工作,这样才能有好的收入,也才有能力买房、组织家庭、养育小孩…。这个标准公式,已经沿袭许久,大概也不容质疑吧?有世界的长称号的肯.罗宾森,在《让孩子飞:别让僵化体制扼杀孩子的未来》中提到,读写算等传统学科虽然具有相当的重要性,但是强化孩子的心灵与体魄更为重要,因为决定孩子在未来世界生存与适应方式的关键能力,绝非是这些主流学科而已。如果有一天,您的孩子既用功读书,也努力工作,且拥有高薪工作,但却无法体会幸福快乐时,我们是否该认真反省,健康的身心,是否是孩子真正缺少的东西?而这不正是前述作家在“生老病死”体验中,所想要传达的核心理念?如果没有了健康,拥有了世界又如何?
健康,何其重要,但又常常被视为理所当然,因而未加以珍视或设法维护。印度的阶级制度及贫富差距造成许多学龄儿童忙于生计,甚至为了远至他处取水而辍学,也因此产生饮水、卫生、营养等诸多健康问题。在非洲的许多国家,有半数人民仅仅依靠着每天一美元的生活费用,还得在医疗落后、疾病蔓延、飢饿度日…中过活,这样的生活,怎么去谈论健康的重要?健康,何其奢侈啊!但是如果你以为健康问题,只会发生在开发中国家或落后国家,那就大错特错了。以美国来说,贫穷、族群与阶级仍然是严重问题,也导致健康成为富有人的专利,由于健保制度的匮乏,于是人民不断上街头争取权益,因为一旦生病,庞大的医疗开销,不仅压得人喘不过气,甚至会拖垮一个中产阶级家庭。而美国以非洲裔及西班牙裔居多的城市,更面临了居住环境脏乱、新鲜食物短缺、医疗机构不足等诸多健康问题。
回头反思的现况,教育改革方兴未艾,从未间断,而遍地开花的自主性实验方案,更充分展现了民间参与教育的活力。然而,少有人从孩子的身心健康来看教育的发展,也让“健康”二字,一直以来都只是健康中心的讲座与活动,也只是体育课中的活动课程而已。然而,因为坚信“健康,是无可取代的价值”,所以,要让健康成为深植人心的意念,更要成为力行实践的素养,还要成为家庭、学校与社区共同合作的目标。于是,我们以打造一所健康的学校为目标,希望让孩子拥有健康的身心,并成为健康快乐的人。
健康,是终其一生都受用的事。这需要我们穷尽一生的力气去追求,而且能够随着自己的身心状态做滚动式修正。拥有健康,才能拥有幸福快乐,也才能顺利跨越人生的每个阶段,持续迈向真正的美丽人生。

猜你喜欢-

本页内容(含且不限于文字、照片、视频),仅代表作者观点,由作者发布和使用,与我要搜学网无关,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,详见免责条款

沈阳 南京 武汉 青岛 大连 温州 郑州 厦门 宁波 贵阳 昆明 太原 南昌 长沙 福州

回顶部↑ 电脑版 →


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