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都 北京 重庆 广州 天津 上海 深圳 杭州 苏州

教育要怎么转型才能不落人后?

2018-12-10 出自:王老师    浏览:255

给您三个正面的形容词与三个负面的形容词来形容当今的学生,您会怎么形容?在教学第一现场的我,近年来有非常深刻的教学感触。在教学过程中,我时常与学生们讨论家庭教育观、道德观及生涯规划等议题,最令我惊讶的是,大多数的学生不晓得自己的未来目标与方向,就连高三的学生大学要读什么科系也感到困惑、迷惘,甚至还有毕业生告诉我,他不适应社会等的问题。我们认真的教学,以为能为学生装备未来,可否能为学生装备未来,至今还是个问号。教育下一步应该要怎么走?要怎么走才能更稳健、更踏实?
学生普遍认为成绩重要,有好的成绩就能找到理想的工作,我想这是传统填鸭式教育下的迷思,也引发我对课程设计与教学原理的重整思考。举一个简单的例子:高中职以下的段考评量命题方式,较多偏向单一选择题、填充题,这不仅局限了学生解题思维与发展创新的空间。的确,教育缺乏创新、独立思考及问题解决的能力。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、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,也许不易,但教师可让学生透过小组讨论的学习过程,提升学生的逻辑思考、规划组织的能力,进一步鼓励学生参与校内外竞赛,从竞赛过程中找出亮点,发挥个人的价值与魅力,提升学生自信心,让学生成为自我学习的主宰者,而学习也不再只是纸上谈兵。
比较各国教育,以芬兰教育为例,即使是全世界最优质、最均等的国家,仍秉持着每十年教改一次的教育政策,这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。加上近年来独生子女现象,公私立学校面临招生的挑战,在课程体验与招生活动中,各校使出浑身解数,以吸引新生目光,这是教育的本质?
基本教育强调:核心素养以适应现在生活及未来挑战所需具备的技能与态度。但最近也因为各界对“素养”这两个字的定义有不同的解读及认知上的差异,让大家对教育的信心大减。
近十年来也因为实验教育的盛行,不少家长将孩子送至实验学校就读、自学风潮比例逐年增加,这反映了什么?反映了传统的学校教育理念不符合家长、学生的期待,他们宁可离开主流体制内的学校,走入开放自由的教育模式,这背后乃是国民教育与实验教育的对立抗衡写照。回归教学,教师是否要谨慎思考如何引导学生学习,我们是否应该将教学的重心回归到学习者的身上?培养学生在未来职场应具备的能力,培养学生带着走的能力,才是当务之急。
教育要怎么转型才能不落人后?后学以教育利害关系人角度,提出各方应改变的思维与态度:
1.教育管理机构方面:应该深入探访他国教育现场,了解影响教育成败之相关因素,调查学生就学满意度、教师工作满意度、行政人员工作满意度、雇主满意度、家长满意度、社会声望调查等,与教育利害关系人共同讨论国家教育政策方针规划与实施,一同凝聚共识,以权变的态度适时地进行教育改革。
2.教师方面:教师可利用多元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,以合作学习、自我评量、形成性评量等方式,引导学生主动学习。透过补救教学,将学习落差降至最低。及早发现学生学习状态,给予及时的救援与修正。教师不再是学科专家,而是可以与学生共同学习的探索者。
3.学校行政方面:行政人员是教师的专业辅手,协助教师教学,不仅是上下阶层沟通的最佳辅助者,也是制定与执行行政计划的推动者。
4.家长方面:过去教育改革讨论的焦点,几乎只关注学校教育,却忘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。我们应该提升家庭生活知能,营造家庭间的亲子关系。而家长对教师的教学也应该给予全力的支持与配合,适时地关心孩子,让孩子晓得在学习的路上,并不孤单。
5.学生方面:学生应尽本分努力学习,屏除升学主义挂帅,积极参与校内外研习、竞赛及服务学习等体验课程。跨领域多元学习,以强化就业竞争力,达到学以致用的教育价值。
学子要有一个美好的未来,需要社会上的每一个人共同的护持与深耕。坚持平等精神,一个孩子都不能少,没有所谓的菁英教育,唯有因材施教、有教无类才是教育的基本涵养与素质。

猜你喜欢-

本页内容(含且不限于文字、照片、视频),仅代表作者观点,由作者发布和使用,与我要搜学网无关,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,详见免责条款

沈阳 南京 武汉 青岛 大连 温州 郑州 厦门 宁波 贵阳 昆明 太原 南昌 长沙 福州

回顶部↑ 电脑版 →


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