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都 北京 重庆 广州 天津 上海 深圳 杭州 苏州

到底能不能、该不该责骂小孩?

2017-09-22 出自:周某    浏览:336


导护那周的某个下午,一个孩子走过我身边打了招呼后又转身回来大声的说:
“钟老师,再见!”
似要引起注意,他前后给了我两次亲切的招呼,尤其是:不是我教的班或是教过的孩子是不会称呼我“钟老师”。
端详眼前的这个孩子,没有印象。
“你几年级?”
“五年级!”
我没有教过这届五年级的孩子,认识的也只是少数,更没有这孩子的印象。
“你认识我?”
“认识!因为你骂过我。”
“啊……”
没有想到我骂过的孩子会因此记得我。有点尴尬,心中暗想:别是对我有不好印象。但接下来简短的对话后发现自己多虑了:这孩子在言语间反而多了一些感恩的情感。
原来某天我在四楼看到他在把弄走廊的钢板门,整个人像是无尾熊一般的趴挂在门上与同学嬉戏,我刚好路过就把他们几个骂了一顿,并且和他们说行为的危险,他说,那时是三年级。
我毫无印象,不过那年应该是担任自然教师时,三不五十总是要在走廊管管调皮奔跑的孩子、或是下雨天要去叫那些在户外“溜冰”的小心等等,鸡婆了些,当然也一定骂了某些行为特别的孩子。
那天关上大门时,突然想到前几年有位同事转述他的家长对他说的话:
“我们在家都没有骂过小孩,老师,您尽量骂没关系!”
这个......还不止,还有另个家长说出类似的照样造句:
“我们都没有打过小孩呢,老师,您尽量打没关系!”
听来有点不寒而栗,无法确定语意。
有些人坚决不打骂小孩,当然,在现在“人本”讲话有麦克风的时代中,打小孩代表着某种与潮流相抗的逆流思维,被加冠批判也是罪有应得,但是不骂小孩则有点讨论空间。
曾看过一本“别骂小孩”举论的书,原以为要说的是千万别骂小孩,因为有可能伤害了孩子小小稚嫩的心、或是让孩子会学会我们那种龇牙咧嘴、穷凶恶极的模样,世代再制的结果,理性社会永远只是乌托邦。但是细看之下才知道书名只是为了吸引人,阖上书页后,恍然大悟的是:不是不要骂,还是要骂一骂,我们大人该学习的是:如何骂,如何正确表达我们的伤心、难过、失望,以及求好心切的父母情;更要学习的是:别把情绪放进去、别因为被老板骂、吹了一个生意、被人占便宜、或是因为老公看别的女人、老婆爱血拼而“迁怒”孩子的打游戏、考98分、或是和弟弟抢玩具。
说来说去,就是“就事论事”吧,别放进那样多的大道理,就只要正色的和孩子说:“你的行为是不对的!”
古圣也曾说:夏楚二物,收其威也。以心理学的看法,人啊,也只不过是穿上衣服的衣冠禽兽,更甭提有人说孩子更是接近“兽”了。在教学的现场看到许多态度不良的孩子,心中不禁要想:爱的教育的难道就是全部的和颜悦色吗?很多的和颜悦色并无法传达我们望子成龙的真正意图,反而造就了许多低EQ,不可以说他两句,甚至睚眦必报的小心眼。所以,若不考量因材施教,因势利导,更不以怒目金刚之姿,他们的心灵就可以了解道理并探得真谛,进而改变行为、影响思想吗?
值得好好想想。

猜你喜欢-

本页内容(含且不限于文字、照片、视频),仅代表作者观点,由作者发布和使用,与我要搜学网无关,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,详见免责条款

沈阳 南京 武汉 青岛 大连 温州 郑州 厦门 宁波 贵阳 昆明 太原 南昌 长沙 福州

回顶部↑ 电脑版 →


回顶部↑